
伦敦大轰炸(The Blitz),即英国人所称的在1940-1941年期间德国对英国实施的地毯式轰炸。在二战期间,德国和英国的轰炸机深夜跨国相互破坏对方的城市。当时,两国居民整夜处于飞机和警笛带来的恐惧之中。他们从自己的家逃离至庇护所,包括临时搭建的庇护所、教堂和地铁站。第二天清晨,他们发现自己所熟悉的街道已经面目全非。
战争不仅给人民带来的恐惧,同时还会毁灭整座城市。在此,让我们来看一下伦敦大轰炸事件对伦敦造成的影响。
伦敦大轰炸使伦敦受到重击,毁坏了约120万栋房屋,其中大部分位于伦敦东部及东南部,造成150万人无家可归 。那时伦敦的港区陆域集中在城市的东部地区,是德国空军的主要袭击目标,此地公寓房屋较密集,伤亡人数惨重。
现今,伦敦每一条路上的新建筑几乎都是建造于废墟之上,只要懂得如何识别即可知道该建筑是建造于伦敦大轰炸之前或是之后。其中的窍门就是如果两栋房屋之间有一栋新建筑或一栋小公寓楼,那么这些建筑可能是在伦敦大轰炸之后建成的。


上方地图是伦敦哈克尼区Frampton Park Rd。第一张图显示的是当时收集的轰炸损害数据。在图中我们会看到这里原来是密集的排屋房。图中深色代表损坏程度最严重的地方。第二张图是现在的Frampton Park Rd,如图所见,大轰炸之前建造的房子已经被公寓楼建筑取代,而且经过规划,当时的几条街也消失了。

同时,有些地方现已改造成绿色广场,如下面图在Bermondsey。


土生土长的伦敦人可以一眼看穿新旧的差距,大轰炸后的废墟已成为现代化大楼的耸立之地,有些也因大轰炸而被人所知,例如Barbican。
Barbican Estate于1965年始建,1975年完工,历时十年。位于伦敦城北部,大楼设有2000间公寓,邻近包括博物馆、美术馆、暖房、电影院、剧场在内等多种设施的Barbican Centre。Barbican Centre是伦敦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之一。在下方地图中可以看到,在大轰炸期间整个地区受到毁灭性破坏,之后得以重建。


该建筑群建造在废墟的碎石上,同时也取代之前的Cripplegate区。虽然该建筑并非公认的最美建筑,但仍有部分人认为其充满了魅力和丰富的个性,并被描述为伦敦最特别的建筑之一,由此被纳入英国受保护建筑名单之中。
说实话,在伦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遗迹随处可见,特别是伦敦大轰炸留下的历史痕迹。如果你有兴趣,你可能会在家周围发现很多相关的历史遗迹,也可以查阅https://www.layersoflondon.org/。此网站上会看提供了很许多历史有关的地图,你还可以通过并还能一层一层堆砌地图来学习当地的建筑及和历史变迁变化。
如果你找到有趣的新知识,那么立即在评论区留言并与大家一起分享。